前幾天,我接到同事寄給我的mail,內容是這樣的:

這是項數學挑戰!有這麼一種說法:

你若是工程師,你應該可在三分鐘內(30秒左右吧)解開這道題;你若是建築師,

給你三小時;你若是醫生,給你六小時;你若是會計師,三個月吧假若你是律 師,大概永遠也解不出來。  

請找出 "?" 格中的數字, 它即是開啟附件檔案的密碼...

2

3

4

15

12

3

4

5

28

20

4

5

6

45

30

5

6

7

66

42

6

7

8

?

56

 

 

 

 

 

 

答案就是密碼,可以打開附件檔案。

你若能順利解題,請將你的名字加上,存檔後再寄給你的朋友^^

每次看到這種挑釁式的mail,我都會熱血澎湃,無論如何一定要先破解再說..

其實題目並不難,只是出題的人喜歡先放話,嚇唬別人。

我很快就解出答案。只不過在附件檔裡看到的winner,都是理工背景同事的名字。

難道真如mail上所說,解題能力與學習背景有關?

這讓我回想起自己的成長過程,大學三年級前,我是個理學院的學生,因為被規劃要往第三類組發展,所以學習重點都focus在數學、理化上;大三之後,因為發現自己不愛孤獨地在實驗室作實驗,卻喜歡和人接觸,因此同時變成管理學院的學生。

我發現或許是理科背景所受的邏輯訓練較為嚴格,或是說理科學生在推導算式時得以較多機會訓練邏輯,在對事情的解讀上,思考的角度及層面較為寬廣;在面對複雜問題時,也不易慌亂,較能沉著理出頭緒,所以無論學習或考試,似乎都較一路專注於文科訓練的同學,來得輕鬆。

這個經驗讓我現在面對孩子的教育時,會選擇平均發展,不會同意他們偏廢任何學問的學習。

Samantha的文科明顯優於數理的表現,雖然目前數學成績仍佳但卻越來越頻繁地表示她討驗數學。基於我自己的經驗,我鼓勵Samantha再試試看,或許當她突破理科的瓶頸,對於文字的表現,會有另一番局面也不一定。

我相信無論是什麼樣的知識,接受或理解越多元,在作決定或解決問題時,所能提供的線索愈多。

我會繼續朝這個方向努力,您呢?

 

 

p.s答案是91(請反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潔西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