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F1293.jpg 

那天,帶著爸、妹及兩個孩子到台南的海邊走走,無意間在北門鄉的小街上,發現一間散發濃濃文化氣息、有著白牆及棕色窗櫺的ㄇ字形平房建築,和一路上看到的漁村景像,有著很不同的風貌。

 

原來這是以前的金河診所,50年代烏腳病患者身心療癒的地方;在2007年9月經重新設計完工,命名為「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館」,以紀念烏腳病之父-王金河醫師對烏腳病患之貢獻。

 

輕輕推開紀念館大門,一位已上了年紀、慈善的義工老伯伯就行迎上來,熱情地招呼著我們觀賞紀念記錄片。

DSCF1295.jpg 

 ▲在微微的光線下,我們坐在小凳上,認真地看著布幕上的紀念影片。兩個孩子看到影片中50年代貧困的村莊,全村村民因烏腳病而受盡肢體麻木劇痛、發黑潰爛壞死,直至截肢的慘痛,都瞪大眼睛,露出難以置信的表情。

 

DSCF1296.jpg 

▲這是現已94高齡之王金河醫師。

 

 而烏腳病人之父-王金河醫師除了與孫理蓮牧師娘及謝緯醫師一起致力免費醫治烏腳病患、細心挑出患者骨肉所長的蛆蟲而面不改色、背著行動不便的患者換藥等以外,最令人敬佩之處,莫過成立烏腳病患手工藝訓練班,讓病患在截肢後,有謀生的技藝,並帶領著他們喜樂地生活。看著影片中受盡病痛蹂躪的人們,臉上卻掛著喜樂的笑容,並辛勤地工作著,那感覺真是震撼啊!

 

DSCF1300.jpg

▲這是當時診療室之一隅,放置著各種外科器械及高溫高壓消毒儀器。

 

DSCF1301.jpg

▲診療室的病床。

 

DSCF1298.jpg 

▲二層樓的建築,是當初的開刀房及診所。

烏腳病對於我而言,原來僅是社會或健康教育課本中的一個事件而已,但今天午后偶然進入「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館」,我才身歷其境般地走過那個苦難的年代,為病患的堅強感到動容,也為王金河醫師無私地愛與奉獻,感到無盡地感佩。

 

這個午后,是個充實而令人深思的午后。

 

延伸閱讀

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館 Link!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潔西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