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和家人聊起了現在的教育,討論到應該讓孩子自由發展,輕鬆就好,還是應該安排他們到有能力分班的私立學校去,讓學校老師安排較嚴格的生活作息及較多量的功課。

到目前為止,我們都只想說讓孩子自由發展就好。一直以來,徽爸都認為讀書是一件自己應該負責的事,而不是為長輩或父母的面子唸書,所以我們的孩子都只在方便的學校就讀,也沒有參加以課業輔導、寫測驗卷為重點的補習班,只強調要學習分配時間,守規律,多思考,多發問,孩子成績的得分高低,也從不會成為我處罰他們的理由。

曾有朋友難過地告訴我:「孩子小五了,月考成績才拿到八十幾分,怎會這樣啊,之前都是九十幾分,這回考這樣,害我偷偷地流了好多眼淚…」。我聽了真的好訝異,因為我覺得八十幾分很好啊,而且小學的成績有這樣重要嗎?我們家的孩子還考過六十幾分呢!

我回想起我小學曾經為了分數斤斤計較,甚至考了98分,都還會為了少了2分而痛哭失聲。爸的公司配有宿舍,所以和同學住在附近,每一戶家庭孩子的表現,都成為父母最大的比較重點;為了滿足宿舍區內大人們的虛榮心,同學們間無不想盡辦法用功,比分數、比排名,競爭幾乎已到白熱化的地步,就怕那次考試輸給了別人,回家被罰跪哩!

這樣重視成績的觀念,我想嚴重影響到我得學習習慣。小學的功課簡單,理解的及抽象的題目不多,所以只要很用功「背」,得高分並不困難,所以我能在小學以全校第二名畢業。但卻讓我在之後的求學路上遇到很大的挫折。國中之後,我仍然非常認真努力,以小學的學習方式鉅細靡遺地將每一個細節「背」下來。初期還可以應付,成績依然亮眼,但隨著年級越來越高,需要理解的觀念越來越多,「背」已經無法應付靈活的考題,沒有習慣於思考的大腦,這時更像「空古力」一樣硬…,唉!別說日後考試有多慘了!

反倒是一路玩到大的徽爸,雖然小時候總是因為貪玩,不愛唸書,常被婆婆拿著棍子追打,但因為不在乎成績,反而可以有很多機會,可以用心去探究他有興趣的數學,他曾告訴我,寧可花兩個小時去研究一個難解的問題,也不願意花二十分鐘,做一堆無聊的題目,只為了更熟練。這種思考的習慣,讓他在大學畢業前,真正想唸書的時候,發揮了潛力,不但考上了研究所,還拿到了博士學位。

我想,在孩子小學的階段,我還是會最重視他們的學習態度吧!任何的學習,應該都是有目的及動機,才會有趣。如果只一味用嚴格的態度要求孩子達到一定的成績標準,會讓他們感到很無趣吧!等上國中以後,再來嚴格要求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潔西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